Facebook Pixel
訂閱
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,立即登入

為您推薦

會員權益

央行祭出組合拳,讓房市由熱轉冷

劉佩真
user

劉佩真

2024-12-17

瀏覽數 4,050+

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,對房市擴大管制範圍,效應持續發酵。張智傑攝
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,對房市擴大管制範圍,效應持續發酵。張智傑攝

喜歡這篇文章嗎 ?

登入 後立即收藏 !
00:00
00:00

編按: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於2024年9月上路。這波打房措施,擴大管制範圍,且緊縮銀行可動用的資金水位,針對不同的購屋族群,都會產生不同的負面影響。但整體而言,房市呈現量縮,房價則處於盤整震盪格局。

2024年一整年,台灣房市景氣呈現開高走低的趨勢。

上半年交易結構的價量齊揚,主要是因為下列這些利多:新青年安新成家方案貸款方案,挹注首購剛性需求;2024年,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明顯優於2023年;2024年3月起,台股站上兩萬點以上,帶來財富效果;通膨疑慮未除,激勵換屋族群出手;403花蓮強震引發出居住安全,而刺激換屋需求;半導體與AI相關供應鏈的投資,帶來區域題材。

央行房貸降減令,成房市降溫關鍵

不過,2024年第三季開始,台灣房市的信心面出現轉折。

7月,台股出現下跌局面;美國總統大選中,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對台的發言較不友善,致使台灣與半導體業再度成為全球地緣政治關注的焦點;加上政府嚴查「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」,甚至房價走高,導致北北桃新成屋買盤,與新青安政策可適用的範圍,距離愈來愈遠的情況;另外,整體房價墊高後,致使買方追價力道轉弱。

更重要的是,央行對於房貸的降減令,成為2024年第三季房市開始出現降溫的關鍵。

畢竟,央行對於限縮房貸、建築融資等,直接對銀行祭出不動產減降令,要求銀行需全面減降不動產(房貸與建融)放款總量,且需在9月6日前,向央行提報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。

首當其衝的族群,為成屋買方、預售屋將交屋買方、籌資能力較弱的中小不動產開發商、不動產仲介等。特別是不動產放款集中度(購屋+建融∕總放款),2024年8月底,全體銀行平均是37.5%,仍相當靠近歷史37.9%的高點,以及截至2024年9月底,銀行不動產放款平均比例為26.82%,高於2023年12月26.69%的水準,甚至國銀9月底房貸餘額為10.86兆,再次創下18.5年來的新高,年增率為11.26%。

會員免費參加 | 人生下半場,你準備好活得更精彩了嗎?穩固單槓,才能玩轉斜槓

上述種種因素,皆使得短期內,整體房市信心態勢確實略顯謹慎。

最後,2024年9月中旬,央行理監事會議針對房市的重大打擊措施,更是成為第四季台灣房市景氣,恐出現顯著趨緩格局的主因。

第四季房市量縮,價格呈盤整震盪

9月,央行祭出第七次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擴及全台,再加上連兩季「升準」(編按:調升存款準備率),續壓縮銀行的放款量能,因而此次信用管制,對公司法人、自然人、不動產開發商,一律全部趨嚴;包括: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,其第一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;自然人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六成降為五成,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;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、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,以及第三戶(含)以上購屋貸款的最高成數,由四成降為三成;餘屋貸款最高成數,由四成降為三成等措施。

上述措施顯示,央行這次理監事會議決策的緩降息、續打房的舉動,凸顯其欲導引房市軟著陸的企圖心,特別是央行積極打擊非首購與非自住的投機炒作行為,以及針對不動產開發商透過餘屋貸款養地套利的行為,進行嚴格控管,以減緩不動產貸款總量的膨脹速度。

整體而言,央行祭出組合拳,特別是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上路,對於房市擴大管制範圍,且緊縮銀行可動用的資金水位,預料對不同購屋族群,產生不同的負面影響。

可以預期的是,2024年第四季房市呈現量縮格局,而價格則是盤整震盪。

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《遠見》立場

(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、APIAA理事)

延伸閱讀

請往下繼續閱讀

登入網站會員

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